動新聞 | 穿越時光!當老瀘州撞見新酒城
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(zhuǎn)頭空。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白發(fā)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。一壺濁酒喜相逢……這是《三國演義》的開篇詞《臨江仙》,也是明代才子楊慎幾百年前在瀘州創(chuàng)作的。日月交替的瀘州,記錄著一方水土的歲月變遷,攪動著瀘州人的鄉(xiāng)愁。
今天,小瀘帶你感受瀘州一磚一瓦里的悠悠底蘊,看酒城瀘州,怎樣從小城走來。
瀘 州
位于長江沱江交匯處的瀘州,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(yōu)勢:合江臨東,直通沿海;古敘臨南,兼通云貴,扼四川省川南交通之咽喉;據(jù)外省入川之門戶。是川南重鎮(zhèn)。
魅力瀘州在過去到底是個什么樣?
鐘鼓樓
見證城市滄桑變遷
“鐘樓街里知早晚”“瀘州有座鐘鼓樓,半截都在天里頭”。晨鐘暮鼓間,鐘鼓樓見證瀘州城市滄桑變遷,是瀘州市內(nèi)重要歷史古跡建筑之一。
沱江一橋
全民參與建設
這是一座由全民參與建設的城市公路橋,它橫跨沱江,全長371·3米,是空腹式懸臂石卷拱橋,共7個孔,每孔徑跨40米。雖然瀘州的橋越來越多,但沱一橋在瀘州人心中的位置不可替代。
江城
江邊上的悠悠歲月
瀘州城因長沱兩江在這里交匯,“江城”和“酒城”成為瀘州最好的注解,從沱江一橋到鐘鼓樓這一段就叫江城街。江城旅館三樓一底建在比正街高一些的平臺上,下有堡坎石梯而上,居高臨下詮釋著悠悠歲月里的江城記憶。
大什字
當年的商業(yè)綜合體
上世紀80年代的瀘州有多小?一個十字路口就可以叫“大什字”,下館子、扯布打衣裳、買布鞋、照相……一切你能想到的商業(yè)活動幾乎都可以在這一帶完成,換句話說這就是當年的“商業(yè)綜合體”,熱騰騰的老城煙火氣仿佛還在眼前。
水井溝
瀘州繁華熱鬧的象征
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水井溝是瀘州繁華熱鬧的象征,由于這里的原川南師范學堂前和右側都有水井,又是一自然沖溝,故名水井溝。繁華興旺的水井溝早就種下商業(yè)的“種子”,街邊商販沿街鋪開,隔著屏幕似乎也能聽到市集里的吆喝聲。
大河街
曾是繁榮的代名詞
因臨長江而得名的大河街,水陸交通方便,兩邊是一樓一底的夾壁瓦房,街面由青一色的條石鋪成。解放前,大河街是瀘州山貨幫的集聚地,許多油鹽糖名商大賈的商號都開在此處,五金、小百貨、山貨等商鋪一家挨著一家,當時號稱川南最大的商貿(mào)市場。
小河街
曾商賈云集街市興旺
與大河街相對應的是位于大北城垣外的小河街這里曾經(jīng)商貿(mào)繁華,來往賣家買家云集,商店、旅店、茶館、酒肆眾多,船夫、挑夫、背夫的幫會也多在此街。
東門口
瀘州老城最大碼頭
瀘州東門口城門位于大什字下的長江碼頭處,自古以來,它就是瀘州老城最大的碼頭,是長沱兩江上下轉(zhuǎn)運物資集散之地,百業(yè)商賈,門千戶萬,夜不消市。多少瀘州人曾在東門的城墻上,看過波濤滾滾千帆過盡,今東門路面向長江的牌坊上,“西南要會”四字重現(xiàn)古代瀘州鼎盛時期的風貌。
沙灣古鎮(zhèn)
瀘州城的茶馬古道印跡
瀘州沙灣古鎮(zhèn)老街過去屬于沙灣公社,是距主城區(qū)僅一江之隔的大碼頭也曾是通往泰安、合江、貴州的必由之路,特色民居依山而建,還有很多吊角樓、石梯蜿蜒曲折,大黃桷樹像一把巨傘一樣撐開保護著這一方凈土。
澄溪口
瀘州長江邊最熱鬧的碼頭
記憶中的澄溪口碼頭是當時瀘州長江邊上最熱鬧的碼頭,瀘州人在這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迎來送往間,看歲月更迭。
東巖
臨江有絕壁
瀘州東巖(又叫月亮巖),有一塊臨江石壁高約100米,立于瀘州澄溪口大江對岸。當時為了激發(fā)抗日熱情,瀘州人在東巖石壁上鐫刻“還我河山”四字,時至今日不少到瀘州游覽的人都要去看看“還我河山”,它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斗爭精神的證明!
悠悠歲月中,瀘州人見證了城市的變遷
瀘州人也在忙忙碌碌中走過一個個春秋,為建設更好的瀘州而拼搏奮斗,在流轉(zhuǎn)千年的長沱兩江邊感受江風徐徐,聆聽濤聲依舊。
作者 周玨帆 王偉 劉學懿 李玉龍 陳仲明 張濤 伍智勇 張林莉 王海帆